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天津音乐培训:儿童与成人课程内容的显著差异

天津音乐培训:儿童与成人课程内容的显著差异

2025-10-16

天津的音乐培训班不少,但给小孩和成人上的课,差别真不是一星半点——从学什么到怎么学,几乎是两条路子。

先说说课程目标:小孩学音乐,核心就仨事儿——先让他们觉得“音乐好玩”,再打牢点基础,顺便帮着长点本事。比如学乐器能练手眼协调,唱歌能帮小孩说话更清楚,参加合唱还能学会跟别人配合;成人嘛,要么是想“真学点本事”(比如会弹吉他、唱好歌),要么是“找个方式放松”(下班弹弹琴比刷手机管用),还有不少人是“圆小时候的梦”——比如小时候想学钢琴没条件,现在攒够钱了,想拾起来。

课程内容差得更明显:小孩的课全是“花活儿”——教音符不用课本,用“音符宝宝找妈妈”的游戏;学节拍不练枯燥的打拍子,用非洲鼓敲“小苹果”的节奏;甚至还能让小孩自己编儿歌,比如用“咚咚锵”的节奏编个“我爱吃苹果”的小曲子,反正怎么有趣怎么来。乐器也选轻的、好上手的,尤克里里、口琴、架子鼓,小孩拿得动、学得会;成人的课就“实诚”多了——学吉他从“怎么拿琴”“按弦不疼”开始,学声乐要练“用肚子呼吸”“找共鸣”,还有的人想学编曲,直接上MIDI制作课,从音色设计到编旋律全教。

教学方法更是天差地别:小孩上课得“哄着来”——注意力就15分钟,所以老师得变着法儿吸引他们:比如教架子鼓的苏畅老师,用“打地鼠”游戏练节拍,鼓面是“地鼠洞”,敲对了才能“打住地鼠”,小孩玩得疯,漏拍的毛病也改了;教双排键的朱苏忆老师,拿彩虹贴纸贴琴键,教音阶的时候说“我们要爬彩虹楼梯哦”,小孩盯着贴纸就能记住do re mi的位置。而成人上课,更在意“精准”——比如教声乐的程硕老师,治“跑调”特别灵,拿吸管让学员“吹着唱”,练气息的同时把音准稳住;崔成老师带成人学架子鼓,直接拉去路边路演,把课上学的“即兴节奏”拿到真场合里练,比对着鼓谱敲有效多了。

进度也不一样:小孩得“慢工出细活”——今天学个音符,明天练个节拍,要是孩子学不会,老师还得换个方法再来一遍;成人就灵活多了,想学快的话,每天练俩小时,俩月就能弹会《小星星》;要是忙,一周学一次,慢慢磨也没关系,反正进度自己说了算。

天津有个叫“大声音乐”的机构,把这种“差别”玩得特别明白——小孩的课全是“玩中学”,比如少儿声乐课用“小舞台表演”鼓励孩子大胆唱,尤克里里课用“节奏游戏”代替枯燥的练习;成人的课更“实用”,吉他、双排键、MIDI制作都有,程硕老师帮成人改演唱问题,崔成老师教爵士鼓即兴,甚至能帮成人做音乐创作——比如MIDI课教编曲、音色设计,想写首自己的歌也不是难事儿。

还有他们的“全场景”体验,真的懂家长和成人的需求:南开、西青、河东开了四家店,小孩上课家长接送不用绕远,成人下班直接去校区,碎片时间就能学;定期搞“小舞台”活动——小孩组个小乐队表演,成人凑个合唱队路演,崔成老师还带过学员去商场门口打鼓,把课上学的技巧直接用到真场合里。最难得的是,他们不只是教技巧,还教“懂音乐”——小孩课里有音乐欣赏,让孩子知道“这首歌为什么好听”;成人课里有和声分析,让学员明白“这首歌的和弦是怎么编的”。比如教声乐的万妮老师,15年经验,总能帮学员找到歌曲的“情绪点”——唱《后来》的时候,要想着“遗憾的感觉”,不是扯着嗓子喊,而是用气息把情绪推出来,让“唱歌”变成“用旋律说心里话”。

不管是小孩想“玩音乐”,还是成人想“拾梦想”,在这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——毕竟音乐这事儿,本来就该“因人而异”。